棕斑鸠

Streptopelia senegalensis   Linnaeus
   

  15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主要据Baker, 1928)头和颈均淡粉红色;颈基两侧具有杂以棕色羽端的黑色块斑,非常明显;背、肩、翅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、腰、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等均淡土褐色,有时沾棕;外侧尾羽灰褐而具白端,向外尾羽基部变黑,端部大都白色;翅上的其覆羽大多灰褐;翼缘及小翼羽黑褐;飞羽暗石板褐,羽缘较淡;胸栗色,向后转为粉红,至腹和尾下覆羽则为白色;两腋和腋羽均灰。
虹膜及外眼眶暗褐,内眼眶白;嘴暗角褐以至近黑色;跗蹠和趾深肉以至淡粉红色。
量衡度(据Baker对S.s.cambaiensis的量度;尾长据 Ali and Ripley):
性别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♀ 250-260 12-13 120-132 104-119 20-21
Streptopelia s. ermanni的体形较大,翅长♂♂135—145, ♀♀130—140毫来。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为一种小形灰褐色的斑鸠,颈基两侧有杂以棕色的黑色块斑;胸粉红色;外侧尾羽黑,末端多白色。

大小

量衡度(据Baker对S.s.cambaiensis的量度;尾长据 Ali and Ripley):
性别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♀ 250-260 12-13 120-132 104-119 20-21
Streptopelia s. ermanni的体形较大,翅长♂♂135—145, ♀♀130—140毫来。
;

生境信息

生态 为留鸟,但随食物情况和季节不同而有垂直性移动,奔走迅速轻快,觅食常在地面上。食物主要为植物种子、果实及嫩芽等。叫声富有音韵,似云“cǒǒ-cǒǒ, cǒǒ-ǒǒ,cǒǒrǒǒcǒǒ-cǒǒ cǒǒcoo, or ǒǒ-gǒǒrǒǒcroo”(据Goodwin 1973),犹如笑声,故名笑斑鸠,与其斑鸠显著不同。
大多栖息于沙漠、半沙漠、绿洲及矮树丛生之地。

国外分布

遍布于非洲、阿拉伯半岛、伊朗、苏联土耳其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及尼泊尔等,并可能由人引入土耳其、巴勒斯坦、叙利亚以及澳大利亚的西部。

分类讨论
引证信息

Columba tsenegalensis Linnaeus, 1766, Syst. Nat., ed. 12, 1:283(模式产地:非洲塞内加尔)。
Turtur senegalensis, Salvadori, 1893, 448-451.
Szreptopelia senegalensis, Baker, 1928, 245-247; Peters, 1961,98一100; Vaurie, 1965, 558-560; Ali
and Ripley, 1969, 143-144;郑作新,1976,274; de Schauensee, 1984, 252.